博宝艺术家 > 艺术家 > 张继渝个人官网
销售作品
欣赏作品
浏览
327897
分享
492
粉丝
1022
+关注
更多
—  微信扫码 参与互动  —

张继渝

艺术简历 张继渝,重庆工商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重庆市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重庆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专业审议专家组艺术学科专家、重庆市文化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成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术带头人,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数字艺术设计专家委员会高级专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与美术作品60多篇(幅);出版发行有《设计色彩》、《当代中国油画家——张继渝油画作品》、《张继渝色彩画作品集》、《色彩提高》、《速写》等多部专著。其中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设计色彩》一书(三版发行15次印刷,该书被两百多所高校的相关专业作为教材使用),获第七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一等奖。p>有200余幅作品入选省级以上美展或在专业期刊上发表,其中《浴》、《絮》、《根》、《草地花》、《马蹄莲》、《苗家缝衣女》、《藏居》等作品获全国或省部级奖。张继渝先生作品在色调上是朴素而高雅的。在色彩的表现上从不按习惯的套路去描绘自然,在追求色彩的丰富与复杂,追求对立统一的辩证和谐把握大关系的同时,小心把握着色彩的冷暖的微妙对比,谨慎地在冷调子中加进变化幽微的暖色、灰色,又在暖调子中渗进若干仅可意会的冷色,以典雅、明快、湿润、亮丽有机地融在一起。用笔生情,拙与巧、虚与实、紧与松、经意与随意共同依存着。显示出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书卷气息。和谐中见丰富,静雅中见广愽,一种胸襟气度,一种人品才情,淳厚蕴藉,清新浓雅、朴实无华。◆邱正伦《中国风景》,本土视觉美学追求的当代启示—— 评张继渝的写生油画创作张继渝提供的视觉启示实在是太过于突然,但又如此具有震撼性和启示性。有关这一点,我坚持认为,中国油画创作本土化的时机已经到来,尽管中国当代油画创作的后殖民色彩还没有完全消退,还有不少的艺术家对西方当代艺术的价值评价标准深信不疑,甚至认为正是西方当代艺术的价值评价标准,让他们找到了闪闪发光的金山银山。于是,惟一谈论油画艺术的本土化,或者谈论本土油画的当代化,都会遭遇到一种无端的冷嘲热讽,甚至是直接判定为狭隘的民族主义而予以戕害。事实上,郭北平、陈丹青、罗中立、王克举、闫平等一大批艺术家都在从各自的角度、各自的探索方式、各自的表现风格诠释着中国油画的本土文化精神。张继渝的出现,更加坚定了我的这种思考和判断,也更加明确了中国油画本土化的当代指向。我记得一位当代诗人不可抑制地表达过这样一种情绪,他说:“我可以换掉一切,但是我无法换掉自己脉管里的血。”深想起来,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创作的本土命运的确令人担忧,有的人为从国际艺术市场多获取一点美元、欧元和英镑,确实不惜一切代价出卖自己本民族的精神血液。不仅如此,甚至反过来鄙视自己的同胞还在艰辛地从本土开始探索。但是,我们正是从本土艺术家艰辛探索的步履之中,看到了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创作的审美前景和希望所在。正是机缘于此,我对张继渝最近创作的《中国风景》系列产生了特别意义上的关注。《中国风景》是张继渝本土油画创作的大系列,其中主要包括《川西篇》、《川南篇》、《西北系列》、《云南红土地系列》、《安徽宏村系列》、《重庆偏岩系列》等等。不到两年的时间,画家创作了200多幅以风景为主体部分的油画作品。仿佛有一种魔力在推动画家从事写生创作,只要有风景存在,就有画家的足迹存在。在《中国风景》大型系列油画作品之中,张继渝将中国文人写意精神同西方抽象表现主义非常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达成了中国本土油画创作的当代视觉表现效果。换一种方式说,张继渝这一系列的风景写生创作,其中包含着深厚的本土诗意情怀。这种本土诗意情怀又是通过极为当代的视觉表现方式得以实现的。我这样说,最基本的理由是:在张继渝的油画意象里,我没有发现那种被当代艺术流行创作所污染的部分。在我看来,张继渝油画中的本土诗意倾向主要表现在这样一些方面:一是油画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十分注重采取中国文人画的写意立场对意象进行筛选。我们知道,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在描绘和表现自然和人的生活时,是非常强调意象之中的激情因素的,同时这种激情因素还要经历应有的提炼和升华。换一种方式说,画家在选择和调动意象时,必须在创作的激情里保持中国人特有的本土直觉意识。张继渝的油画创作,尤其是在意象的使用上,体现出了作为一位本土艺术家特有的写意抽象激情,同时保持了对这种激情的控制和当代性的警觉。我们说张继渝油画的本土诗意倾向和由此体现出来的本土审美品质,不仅体现在对意象的选择和调动上,而且还体现出了张继渝特有的审美偏爱,那就是对写生物象进行深度的创造性还原。所以,从张继渝的整个油画创作来看,这种浓郁的本土诗意倾向,更多地也是更高地体现在张继渝创作的主体世界中,也就是我们一直都在强调的中国本土艺术家的诗意情怀。从张继渝油画语言的视觉表现性来看,这种视觉表现性更多地原于张继渝本土诗意情怀的纯粹性。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山水诗总是非常充分地显现出文人墨客“澄怀观道,静照忘求”的审美精神,而张继渝毕竟是在当代背景之下的一位艺术家,所以他在表现中国本土审美精神时,始终都保持着一位当代油画家的视觉力度。有关这一点,对理解张继渝油画中的本土诗意精神是十分重要的。正如本文的标题“《中国风景》,本土视觉美学追求的当代启示”所描绘的情景那样,张继渝本土风景画的创作情怀一直都在意象的境界中追寻着视觉的表现通道。事实的确如此,张继渝在谈到自己的油画创作时,总会不由自主地发出这样的感叹:“我的作品中始终存在着一种非常明显的东西:那就是我在创作写生风景画的时候,内心总是涌动着某种淋漓尽致的表现性因素。当然,这种表现性冲动往往并不是来自一些宏大的题材,而是来自安宁的、平常的甚或琐碎的、普通的事物,但正是这些平常的事物构成了风景入画的视觉表达形象”。由于画家对生命本身的这种本土诗意景象感受至深,无论是时间,或者是空间,经由油画家诗意的情绪之手,都一并转化成了富有生命质感的意象世界。如果不是具有本土情怀的诗意精神,即便是面对迷人的自然风景,也很难构成入画的视觉形象。当我把张继渝油画中的本土诗意倾向和由此表现出来的美学品质做出这样的描绘和总结时,也许有许多的绘画界同仁会提出这样的质疑:张继渝是否就是一个十足的本土抒情主义的视觉歌手?我想现实的确如此。简单地说,有一位朋友已经给张继渝的油画创作做出了这样的一种描绘,他说张继渝是漂游在现代都市里的乡村歌手。我觉得这样的概括很准确,张继渝的确有着不一般的乡土诗意情绪,但这一切都只能是一个现代都市人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动向和创作趋势。由此,我深信张继渝创作的《中国风景》系列,将为中国油画的本土视觉美学提供标志性的当代启示。(该文发表于2009年12期的美术观察)文人写意与抽象表现的完美结合——读张继渝的自然风情油画【深圳】何 良30多年来,张继渝怀着一种艺术审美和艺术表现的激情,以一个独行侠的坚定和潇洒,行走乡土,回归自然,坚持在风景写生中探索独具特色的审美意趣、色彩语言和艺术语境。通过对大自然激情的色彩美感和意象表现,探索文人写意与抽象表现相结合的形式,体现了自己对大自然对故土乡情的依恋和偏爱,表达了自己的生活感悟和审美追求。张继渝的这种依恋、偏爱和追求,可以说近似宗教信徒的执着与激情。读他的油画写生是一种享受。在享受和感动之余,我们会禁不住萌发自己对大自然、对故土的怀恋和热爱。一、色彩美感与意象表现完美结合张继渝的作品弥漫着一种激情,这种激情是通过斑斓瑰丽的色彩喷射出来的,是画家与大自然灵魂交融、真诚对话的结果。张继渝说,大自然是有生命有灵魂的,我们不能带着侥幸的或者说某种庸俗的心态去索取。画家的这种关爱自然、热爱生命和追求自由的本真和坦诚,催发了画家多姿多彩的审美意趣、精神意象和创作激情,从而实现了色彩的形式美感与理性的精神意象完美结合,也就造就了作品的至善至美的雅致品位。作品对大自然色彩美感的表现,显然是形式不是目的,更不是纯视觉化的表现。在张继渝看来,色彩美感只是画家对作品主题的一种审美态度及其表现形式,画家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物象主体的各种表现形式,表达自己内在深处的某种感悟。于是,作品是一种物象化的暗喻,是画家发自内心急于诉说或表现的一种意象。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形式与表现并不是艺术的本身,艺术的本质在于人的心,在于人的意,更在于人的情。”我们往往习惯地通过某种社会关照的眼光来审视这种色彩美感,殊不知,绘画往往正如音乐的欣赏与诠释具有不确定性一样,很多画作所表现的“内容”或主题既深刻但又可能模糊。张继渝的画作中,很多都洋溢着一种激情奔放之美,但即使是有些印象摹写的风景,也屡见抽象的色彩表现形式。色彩作为绘画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元素,它与其它基本元素显然是相依存的,点线面的激情演绎与形象造型的艺术表现无疑是相辅相成的。诚然,色彩美感的追求并不是画家纯粹视觉化的追求,在笔者看来,即便是对色彩和光影十分崇拜的画家,他也可能在潜意识中追求色彩表现的纯视觉化以外的某种意象性的暗喻或蕴涵。在这一点上,相信即便是早期印象派的先驱们也概莫能外。张继渝的画,为什么能让人感动?因为他通过色彩美感,将生活中受感动的自然和风情的气韵和美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哪怕是一片梨花园、一个樱桃林或者乡村僻静的裸泳场,通过画家激情的色彩表现和演绎,自然引起大众共鸣。画家的审美观念和精神意象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必定是画家多年的生活历练和艺术探索的形成过程,当然从作品角度上说自然也是主体意象与形式表现的和谐过程。因此,初读张继渝的《自然系列油画》,我为其色彩美感震撼!又读他的《风情系列油画》,我为其乡土情结感动!再读他的《中国风景大系列》,我为其审美理念和艺术精神所折服!我们万万不可忽视张继渝画刀下的《桃园闲趣》、《农家乐》、《东泉裸浴》和《山那边》》等这些反映大众生活常态的黎民俗趣的现象,万万不可只从“色彩印象”来分析作者的创作动机和表现冲动,否则我们势必得出纯粹印象主义的结论!如果我们将张继渝这些自然风情画作看作是纯视觉化的“色彩印象”的话,我们就有可能误读甚至亵渎作品的艺术本真和精神内涵。在我看来,那些神奇的色彩背后蕴含着画家对艺术表现形式的审美偏爱、对自然和生命的虔诚关注、对乡土人文风情的拳拳情怀,以及其孜孜不倦的精神追求和社会担当。譬如《桃园闲趣》、《农家乐》和《滨江茶园》,决非单纯的闲写园景茶趣,而是通过人文风情写意,表现了当代中国农村优美雅致的环境和人们生活舒适而富有情趣的人文风貌。追求色彩美感,是每一个画家的艺术天性!但色彩美感说到底也是为了表达作者的心灵感受、精神追求和时代意象。即便是同一作品,不同的读者由于欣赏角度或精神意境不同,其解读或评价也可能有所不同,正如音乐的听懂与听不懂一般。我每读《川西系列——白塔寺》,神情都会凝聚于红白绿那三种美妙的色调与意境之中,内心深处似乎涌动一股宁静清雅的暖流,令我激动不已。表面看来,作者画的不过是一座平凡寺庙,远远看去也不见殿宇巍峨金碧辉煌,但其中暗喻了多少宗教作品所难以深刻表达的宗教意味和精神意象。据说这座白塔寺是全国唯一的观世音菩萨金刚道场。唐宋诗人王勃、杜甫及清代文家李调元等皆留恋此地并留下名篇佳作。清代诗人杨端那首“……欲登白塔穷秋望,且泛扁舟荡日斜。山外白云浑似水,江头红树胜于花”正出于此。《白塔寺》主要由红、白、绿三种主色调来表现,中间的寺庙是红瓦白墙,近远处寺庙前后几乎被绿色铺盖……你看那高贵肃穆的红瓦、纯雅清幽的白墙,以及青翠欲滴的绿荫,分明蕴含着一种浓厚而庄严肃穆的宗教气氛,让人禁不住于悠然恬静之中萌发淡淡的孤寂与凄清!最是四周那幽幽绿野、浓浓绿荫,更是深刻演绎了佛海无量、荫福天下的意蕴。《白塔寺》基调鲜明,笔触奔放,构图完美,色彩丰富而典雅,整个画面气韵表现恰如其分,给人丰富的视觉感受和无限的想象空间。每翻开张继渝画册,我便会不知不觉地欣赏《白塔寺》,而每次欣赏《白塔寺》,我都如清风拂面、甘霖沐心,仿佛有一束至纯至善的灵光在心底闪烁,有一种无声胜有声的精神意象让人荡气回肠……初读张继渝的画作,我多少会联想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等遗风,但应该说那绝不是或不仅仅是张继渝画作所追求的审美理念和艺术精神,更不会是张继渝画作的旋律和灵魂!我以为,张继渝的画作,追求的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意象的色彩表现形式。二、内容形式与审美精神彰显和谐张继渝的风景写生,洋溢着中国传统文人浓郁的本土情怀和浪漫的写意精神,反映了中国传统文人写意与西方印象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的完美结合。在表现形式上,张继渝画作通过丰富的色彩元素和油画语言,诗意地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对人生的乐观审视、殷切关照和美好渴望;他通过抽象地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人文生态,彰显了自己的审美偏爱、生活态度与精神追求。作品或含蓄委婉、或激情张扬、或思乡怀土、或思接广宇。在题材选择上,张继渝几乎不追求“内容决定形式”的宏大叙事或“主题”创作等流行选题形式,也不张扬“好为人师”的所谓社会思辨意识或社会批判精神,而往往只是对自己身边的自然风情甚至小花小草激情歌唱,只是对千姿百态的人生况味声声嗟叹。他几十年如一日,紧贴乡土、亲山善水,艰苦写生,乐此不彼!令人欣慰的是,张继渝这种多少染点印象主义遗风的艺术态度和形式美感追求,却创作出不少反映生活意趣和时代意象的佳作,却有不少作品彰显艺术意境和精神气韵之美!这些年来,由于历史的、现实的种种原因,艺术界在艺术创作上太流行“内容决定形式”了。尤其是“体制内”的艺术家们常常无法摆脱“主题先行”或受名利诱惑的“命题作文”,以至于不少作品形式缺乏美感、内容苍白、缺乏艺术生命力。张继渝的画作中,刀法之豪迈、色彩之美感、造型之精简、气韵之生动等等,都是吸引我们的“形式”,而不一定是宏大叙事的“主题先行”,有的甚至是艺术表现力强烈的“形式先行”。色彩美感是他画作最强调的元素之一,他的色彩表现又不是庸俗花哨的“颜料游戏”。可以说,中国传统文人的写意精神与西方抽象的意象表现,在张继渝的油画中得到了恰如其分的表现。经过30多年的自然陶冶和形式探索,张继渝在激情创作之同时能够理性地寄予了色彩一种至善至美的魅力,让它“担当”一种艺术形式的表现角色与“使命”,从而寄托他对自然、对故土、对人生和谐而美好的向往和渴求,于是,形式与内容在这里彰显了和谐。看来,还是大师吴冠中在论述绘画艺术时说得好:“内容不宜决定形式,它利用形式,要求形式,向形式求爱,但不能施行夫唱妇随的夫权主义”。在长期的油画写生创作中,张继渝都怀揣一颗虔诚、感恩和关爱的心情走向自然,借大自然抒发情怀,不论是瞬息万变光怪陆离的光影色象,还是春夏秋冬的人文风情和自然景观,他都以一种至诚的心态去面对,都以自己一种独特的审美偏爱和色彩偏好去表现。他说,“要真正掌握好油画语言,唯有到自然中去接受光的洗礼。通过对自然的感悟,并将这种从大自然中获取的视觉感受转化为自己创作中的表现意识”、“只要我们真诚地关爱自然,理解自然,我们就会得到自然的丰厚的回报”(《张继渝油画风景》p48)。最让人羡慕的是,张继渝居然能利用三尺讲台激情粉墨的闲暇,有意无意间浪漫效法莫奈、塞尚、梵高、高更等大师们的审美理念和自由精神,像当年的梵高在艺术创作成熟期仍放弃奢侈而投身郊野摹写自然、理解自然、感悟自然和创造自然一样,怀着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对乡土的感恩之情,投入大自然和乡土的怀抱,醉心探索充满美感的色彩、造型和笔法等艺术表现形式,创作了一批批优秀作品。印象写实也好,抽象表现也罢;乡土情结也好,本土指向也罢!张继渝孜孜不倦追求的是一种激情而诗意的精神审美意象及其艺术表现形式,探索的是体现中国传统文人写意精神和反映乡土文化意象的本土油画风格。因此,张继渝油画色调鲜明而亮丽;造型精简而典雅;笔法潇洒而果敢;笔触豪放、明快而节奏感强。一句话,色彩醉人,情调诱人,意蕴感人,气韵动人。(2010年11月10日于深圳)

返回顶部